本文目录一览:
- 1、滴滴出行为什么被下架
- 2、滴滴到底犯了什么事?
- 3、滴滴出行为什么被审查?
滴滴出行为什么被下架
滴滴出行App近期被国家网信办全网下架,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官方公告指出,滴滴出行App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已被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需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整改,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是因为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工信部在谈话中指出,滴滴出行APP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未及时修复漏洞等问题,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因此,工信部决定对滴滴出行APP进行下架处理,以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通报称,滴滴出行App因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处理。 国家网信办接到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要求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滴滴到底犯了什么事?
具体来说,滴滴公司被曝出存在多个阶段的违法事实,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隐私并危害了国家安全。首先,滴滴非法收集了用户的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通讯录、精确位置、身份证号、人脸信息、手机应用信息、短信、手机照片及截图等,涉及乘车用户和滴滴司机的主要个人信息高达数十亿条。
所以,如果滴滴只是因为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遭受处罚,逻辑上有点不能自洽。因为对于微观层面个人信息的保护,是《网络安全法》的规制范围,不是《国家安全法》的规制范围。换句话说,《国家安全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宏观层面的国家安全等根本利益,而不是微观层面的个人利益。
根据国家网信办所发布的消息,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用户的剪切板信息和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等16条犯罪事实。根据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所调查出来的结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了相关调查。
违反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项规定。国家网信办通过深入调查以后,发现这个公司涉嫌违法多项法律规定,不但违反了网络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更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行政处罚法等多项法律法规。调查以后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随后对他进行了处罚,被处以80.26亿的罚款。
滴滴出行为什么被审查?
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总结来说,滴滴被网络安全审查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保护,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需理解并支持这一举措。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